立足特色产业基础 打造威海工业旅游新亮点 | ||||
| ||||
![]() ![]() 5月17日—1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81位钓鱼爱好者齐聚威海宝飞龙国际垂钓基地(以下简称宝飞龙),参加今年威海首场国家级垂钓赛事。这些钓鱼爱好者,不仅可以在专业的钓池比赛,还可在比赛之余进行一次渔具生产全过程的参观旅行。 宝飞龙是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点,也是威海5条产业旅游线路之一的蓝色海洋之旅的重要一环。在宝飞龙,游客不仅可以参观渔具生产过程、现场垂钓体验、在专业老师的教导下学习垂钓,还可以采摘樱桃蔬菜,吃到威海特色食物,于厂房附近住宿,体验工业游+采摘游+休闲游的深度旅游。 提到宝飞龙从单纯的工业点到当今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华丽蜕变,宝飞龙董事长赵启龙介绍,之所以在企业内部建设专业垂钓池,联合威海许多渔具企业举办钓鱼比赛,就是为了力推工业旅游,“我们以前也不懂什么是工业旅游,只是一家纯粹的渔具生产厂家。2014年开始接触工业旅游后,尝试开放厂房给游客,让他们参观鱼竿的生产过程,了解鱼竿的制作流程,也领略现代渔具制造如何应用新材料、新技术等。” 在威海,像宝飞龙这样积极酝酿策划,“试飞”成功的企业不在少数,跨界“+旅游”正成为一些工业企业的共识,通过发展旅游,企业扩大口碑宣传,促进产品销售,进一步树立品牌、开拓市场,兼得人气与“钱景”。现今,正在以“工业旅游”为发展方向的威海迪尚集团就是其中的代表,置身迪尚5楼的中国服装“智造”中心,体验高品质中国服装产品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将有望成为威海面向中外游客推介的旅游新产品。“依托集团现有的规模优势,整合服装行业上下游资源,通过科技化、信息化手段,建立‘互联网+设计’、‘互联网+面辅料’以及智能制造等方式,让游客在参观企业本身的同时又能感受智能化的‘穿衣’体验。”迪尚集团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工业旅游不仅是工业和旅游的简单叠加,更是两种文化的碰撞交融。不断挖掘工业产品的文化内涵,是威海市培育工业旅游的另一大特色。从威海清华紫光到颐阳酒业再到环翠楼红参,一条条生产参观通道让游客了解了更多产品背后的故事。每到周末和节假日,裕红祥丝绸文化馆内便聚集了前来参观的学生及外地游客,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够充分了解古代北方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荣的兴盛历程,目睹从养蚕到纩丝再到织绸的全过程,还可以亲自动手操作一下古老的缫丝机,体验一下草木染的乐趣。 得益于标准引领、专家指导、产品打造、宣传推广的快速推进,如今威海的工业旅游已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威海市共拥有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35处,其中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7处。2016年,威海市工业旅游示范点接待游客180.26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2.48亿元,其中威海康博尔海洋健康博览园接待游客60.3万人次,安然纳米集团文化产业园接待游客43万人次,威海紫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接待游客24万人次。 为了给游客呈现出一条完整、系列的工业旅游产业链。现今,蓬勃发展的工业旅游点已串珠成线,威海市旅游发展委适时推出了5条工业旅游路线,包括科技体验之旅、养生保健之旅、蓝色海洋之旅、驰名商标之旅、传统文化非遗之旅等。下一步,威海市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核心,不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威海市旅游部门邀请专家为宝飞龙渔具、迪尚制衣、寻山海洋食品、3D打印等工业旅游企业把脉问诊,鼓励旅行社与工业旅游企业对接,将“工业之旅”专项产品纳入旅游线路,加大媒体对工业旅游的推广宣传,随着工业旅游的深入发展,威海市旅游业态将更加丰富。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